黑糖炒薑片沖泡 及 薑汁蛋花湯做法
*黑糖炒薑片沖泡方法
薑片約12片沖熱開水200cc悶30分
用保溫杯泡更好泡越久越辣
可加泡牛奶、紅茶、龍眼乾、枸杞有不同風味
*超好吃的薑汁蛋花湯做法如下:
保溫杯放12片黑糖炒薑片加一生雞蛋
打散雞蛋沖200cc滾水悶20分鐘即可
如果不是用保溫杯可用馬克杯泡20分鐘後
再微波1分鐘即可.....
2012年6月28日 星期四
打造好脖子,全身經絡都通暢
打造好脖子,全身經絡都通暢!
頸部影響全身經絡的通暢,萬一受傷會造成手麻與頭痛,如何呵護脖子靈活、不僵硬?
文.李佳欣 2010/11 康健雜誌 144期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index.jsp?id=7023
王小姐幾乎天天到游泳池報到。不過最近幾天,她卻感到頸部僵硬,而且右手時常麻痺,不易抬起來。
她跑去找醫生求助,才知道因為游自由式,習慣朝同一邊換氣,長時間下來脖子肌肉不協調、壓力增加,導致頸部椎間盤受了傷。
脖子立大功
請別忽略你的脖子。脖子雖只佔全身短短一截,卻可稱得上是「第二個大腦」。
因為頸椎左右各有兩條頸動脈與脊椎動脈供給腦部血液,而頸椎保護著脊髓,也是大腦中樞神經的延伸。
脖子更負責支撐、控制頭部運動的重責大任,有強勁、靈活的頸椎與肌肉,才能在運動中漂亮、完美的出擊。
1998年足球名將席丹就是靠兩次迅雷不及掩耳的飛身頭球,為法國頂出了有史以來第一次的世界盃冠軍。而高爾夫名將老虎伍茲則剛好相反,因為頸傷,在球賽中途飲恨宣布退賽。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頸部健康也影響著經絡氣血的通暢。台北市聯合醫院中醫科醫師黃詩硯說,人體的督脈、膀胱經、小腸經、膽經以及三焦經等5條重要的經絡都從後頸及肩部通過,當經絡無法通暢,其所主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
尤其是督脈,負責將氣送到全身的臟腑器官,若不通暢,臟腑的功能也會受到影響。脖子如此重要,但是對待脖子的方式卻都錯誤。大多數人站立時習慣像烏龜一樣駝著背並把脖子往前伸,雖然感覺很放鬆,實際上是讓頸椎受到更大的拉力。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周適偉說,最不增加頸部負擔的方式就是抬頭收下巴,讓頭部重心落在身體正中心。
黃詩硯也發現,上班族用電腦時間過長導致頸椎疼痛,造成針灸門診中絡繹不絕。黃詩硯解釋,正常的頸椎是有曲度的,低頭或前傾太久,都會把頸椎曲度拉直而造成疼痛,而外圍的肌肉也會因緊繃而僵硬。
狀況一:手麻、頭痛---可能是脖子受傷了
除了姿勢不良、外傷與頸椎退化,也會連帶引發頸部附近像是肩膀、上臂與肩胛骨等的痠痛。台北榮總復健科主任高崇蘭說,像是斜躺看電視、長時間低頭、久坐前傾或壓力過大時都可能引起。
因為頸部向上承接頭部,並向下連接肩膀、上臂以及整個後背,頸椎一旦被拉扯,周邊的肌肉也都會受到影響。
有的時候,還可能會造成腰痛,因為腰部要去幫忙平衡頸部被拉扯的力量。
出現手麻或頭暈時,也要懷疑是不是脖子惹的禍,年老的人最常發生。因為頸椎退化而導致頸間盤突出或骨刺,一旦壓迫到頸部韌帶跟神經,就有可能引起手麻。
若骨刺壓迫到椎動脈,可能造成暈眩。「不過現在也有年輕化的趨勢,」高崇蘭說,因為電腦的使用,復健門診中已經有愈來愈多年輕患者提前來報到。
狀況二:頸因性頭痛、暈眩
黃詩硯提醒長時間工作的人,一定要養成適時放鬆頸部肌肉的習慣,因為頸部太過僵硬的人就可能導致頭暈。人體十二經絡的氣血都上訴於頭面,頸部的僵硬會造成經絡氣血循環不良,而導致暈眩發生。
頸椎的疼痛還可能害你頭痛。國外統計曾發現,疼痛門診中約有20%的人屬於「頸因性頭痛」,疼痛部位常擴及頭、肩、頸、上臂、前額、眼窩,也可能伴隨噁心、吞嚥困難、頭暈、怕光等症狀。
會發生頸因性頭痛的人,多半來自頸椎長期姿勢不良或者脖子曾遭受外傷,且以中年女性居多。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周適偉說,這可能是因為頸椎內的神經與頭部、五官的神經十分靠近,彼此相互影響所導致。
不過,由於台灣分科較細,民眾很自然會依照疼痛的部位去就醫,而跑了眼科、疼痛科、復健科。周適偉提醒,肩頸疼痛時,若伴隨手臂、以及面部五官的疼痛症狀,且止痛藥吃了常無效,就有可能要懷疑是否為頸因性頭痛,並至神經內外科或復健科接受頸部X光檢查。
預防老人跌倒,也要從脖子下手
有些醫師認為,脖子內有許多神經感受器,是各種感覺輸入腦部的重要橋梁,因此脖子也會影響到身體的平衡感。
臨床上也發現,平衡出問題的患者有時候可以透過脖子肌群的放鬆使症狀獲得改善,有的時候也可靠觀察患者走路是否平穩來發現頸椎功能是否正常。
林婆婆平時在鄉下種菜,因為彎腰拔菜常感到手麻,被診斷出有腕隧道症侯群。可是手術後,手麻的問題還是沒有解決。高崇蘭發現婆婆走路有些不穩,覺得奇怪,便請她去做頸部核磁共振檢查,才發現原來手麻是頸椎神經被壓迫到而引起,為她安排開刀。
周適偉也在問診中發現有些病患常有跌倒的問題,進而察覺患者平衡功能較差。經過脖子治療及肌力、柔軟度的訓練後,再測試患者的平衡功能,就會發現有明顯改善。
他建議,如果想要預防老人家跌倒,除了改善家中的擺飾之外,也可以從訓練頸控制能力著手。
只用美麗的項鍊愛護脖子是不夠的,現在就運用中西醫師教你的5式護頸操,適時運動頸部,並放鬆頸椎與頸部肌肉,讓脖子美麗加分。
◎正確站姿:減少頸部負擔
大多數的人站立時習慣像烏龜一樣駝著背並把脖子往前伸,雖然感覺很放鬆,實際上是讓頸椎受到更大的拉力。
長庚醫院復健科主任周適偉建議,最不增加頸部負擔的方式就是抬頭收下巴,讓頭部重心落在身體正中心。
◎愛護脖子的5個提醒
●電腦族每小時就要起來活動筋骨。現在就立刻動手設定你的螢幕保護程式,時間一到就強迫自己變換姿勢。使用電腦時,要記得讓螢幕畫面位於眼睛水平以下約12~25度,最低不可超過30度。尤其筆記型電腦螢幕與鍵盤相連,更容易低頭駝背,最好少放在腿上使用,或以書本將電腦墊高。
●正確站姿。抬頭挺胸、收下巴、不駝背,從側面看來頭部不向前超出肩膀
●正確睡姿。枕頭除了要軟硬適中,頸部也要睡在枕頭上,並使額頭與下巴齊高,才能完整支撐頸椎。
●感覺頸部僵硬痠痛、壓力大、長時間戴安全帽或不小心扭到脖子時,千萬不要自己甩脖子。用熱毛巾敷10~20分鐘,就可讓頸部肌肉快速獲得放鬆。
●運動前一定要先做脖子的暖身,尤其游泳、跳舞、羽球、高爾夫等。跳舞若有甩頭的動作,先做完六個方向的伸展後,再輕輕做360度旋轉暖身。搭雲霄飛車時,頭部也要緊貼倚靠椅背,以免頸部甩傷。
●急性落枕或頸部被東西擊到時,最好立刻冰敷10~15分鐘,再用溫水熱敷。無法熱敷交替時,也可持續冰敷。可隨手找塑膠袋或向街上店家要些冰塊與冷水,讓冰袋可隨著頸部形狀伏貼。
◎5式護頸操,讓足球選手也羨慕你
把握休息時間,做做護頸操,鍛鍊肌肉的肌群,也有助於放鬆僵硬的肌肉,使頸部恢復柔軟度,讓全身的經絡痛暢,從此疼痛不上身。
1. 利用打電腦或看電視的時間,用米袋(*)放在頭頂上。背脊挺直收下顎,雙眼直視前方,持續20分鐘左右,可以訓練頸部的控制力與肌力。但不適時就應去看醫生。
(*)米袋重量(kg)=體重(kg)×0.03
2. 開車時,將頭部緊貼椅背頭靠,用脖子的力量向後方頂,可訓練脖子後方的肌肉。也可將上半身打直,雙手交叉放在後腦勺,再將頭向後推。
3. 坐在椅子上,左手自然垂下抓住椅子維持上半身直立,右手則將頭部輕輕往右肩方向拉,讓左側頸部肌肉感覺被拉緊。停約10秒,再輕輕將面部往右下方轉,再停10秒。之後再換另一邊。
4. 常做低頭、仰頭、左右側屈、左右轉頭等六個方向伸展,每次約停10~15秒。可適時地以用手輕壓,施加重量。暖身時,不做360度的旋轉,而改用上述六方向的伸展。
5. 坐著或站著,上身保持正直,用雙手的食指、中指、無名指指尖相對,按在頸後正中線,手指用力向前按、頭向後仰,也就是相對用力。從上到下依次進行反覆做2~3次,能很快消除長時間低頭造成的頸部僵硬感。按揉風池與天柱兩個穴位,也有助於頸部經絡氣血的暢通
2012年6月12日 星期二
一杯「微糖」等於10顆方糖!含糖飲料沒告訴你的秘密
一杯「微糖」等於10顆方糖!含糖飲料沒告訴你的秘密
2011-07康健雜誌152期
作者:林貞岑
相關關鍵字:
飲料果糖咖啡冰飲身體減重 《康健雜誌》拿下2011消費者權益報導獎,平面媒體類,專題報導獎二項大獎!「塑化劑系列報導-防毒排毒 全面啟動」獲得專題報導獎優勝、「含糖飲料沒告訴妳的祕密」獲得專題報導獎佳作!
含糖飲料大多使用便宜的人工合成高果糖糖漿,因為會造成脂肪肝、心臟病、高血脂、痛風、失智、癌症,以及孩童和青少年的心臟病機率升高,最近引起全球關注,認為減糖跟減油一樣重要。
當國際上警告聲起,台灣卻遠遠落後,不但人手一杯,飲料店忙到要拿號碼牌排隊。
而且飲料沒有標示含糖量,尺寸愈來愈大杯,很容易讓人吃進過量的糖。
但很不幸,很多人包括小孩,都上了癮,每天都要喝。
《康健》的檢測發現,即使是微糖的梅子綠茶,含糖量也相當於10顆方糖;全糖的梅子綠茶更高達17顆方糖。
除了糖,手搖杯裡還有大量的冰塊,也是問題,中醫界指出會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和代謝功能失調。
最好你能戒含糖飲料。如果戒不了,那該怎麼選?如何張大眼睛,從營養標示中看出糖分有多少?
達人教你不吃冰也可以解暑,更多你不知道的含糖飲料,一次告訴你。
近來受到塑化劑風暴影響,罐裝或手搖飲料購買率大幅下降,無論走到便利店、超市或飲品店,隨處可見一張張白底黑字的檢驗報告如旗海飛揚。
台灣人真的很愛喝飲料。根據統計,國人飲料攝取頻率比10年前增長兩倍,近五成學童每天喝1瓶飲料,名列世界第二,僅次於以色列。
成人的含糖飲料攝取量也很驚人。根據靜宜大學的研究發現,19~44歲的男性每週飲用含糖飲料10次,女性也高達7次。
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
更年期小便疼痛排不出 恐泌尿道感染
-字+字優活健康網 – 2012年5月21日 下午7:15(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林小姐52歲,最近經常泌尿道感染發炎,發作時非常痛苦,想尿又尿不出來,頻頻上廁所,且非常疼痛,半夜無法入眠,近半年已發作3至4次,每次都要吃抗生素1到2週,吃到連胃也不舒服,覺得再這樣下去實在受不了,因此前往中醫科尋求協助,希望調理身體,看是否可以不要經常發作。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徐維偵指出,其實像林小姐這樣的婦女並不少,女性在45歲以後大部分開始出現更年期症候群的症狀,如:失眠、潮熱、盜汗、心悸、憂鬱或易怒、陰道乾澀疼痛、尿頻或失禁。
徐維偵醫師說,除了身心煎熬,與家人的關係也出現危機,小孩長大了不在身邊或開始有自己想法不聽父母意見,與先生之間因情緒不好易產生摩擦,加上房事疼痛及泌尿道感染頻頻發作,更年期如果症狀嚴重,有如女性黑暗期,但如果能有耐心的持續調理,等更年期過了便可以海闊天空,身心自在。
為什麼更年期會容易泌尿道感染呢?徐維偵解釋,因為更年期時,女性動情素分泌減少,造成陰道摺皺扁平,陰道上皮萎縮,容易造成創傷及細菌生長,使得陰道搔癢及白帶分泌,即所謂老年陰道炎。同時,因上皮萎縮失去彈性,使得陰道入口狹窄,造成性交不快。而泌尿道因為膀胱、尿道、陰道在胚胎上,都是由泌尿生殖腔演化而來。因此動情素對於維持膀胱三角及尿道上皮細胞,有重要影響。停經造成這些細胞萎縮,臨床上會有尿急、頻尿、失禁,也容易受陰道或肛門的細菌感染而發炎。
徐維偵醫師建議婦女朋友,平時少吃辛辣食物,以免火熱耗傷陰液、更竭腎陰,多食用黃豆類製品,補充植物性荷爾蒙,排便後或房事前後盡可能以清水沖洗會陰部,保持清潔乾燥通風,穿著棉質透氣寬鬆的內褲,以避免細菌滋生,如此則可以平安快樂度過更年期。
中醫調理治療 更年期好自在
中醫調理治療 更年期好自在
-字+字優活健康網 – 2012年6月11日 下午5:00相關內容放大顯示中醫調理治療 更年期好自在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許多婦女都有更年期的困擾,除了荷爾蒙治療減輕更年期身體的不適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治療方式呢?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提供的中醫調理與治療,能有效改善症狀,讓更年期過的更自在。
45到55歲間的婦女因卵巢功能衰退,女性荷爾蒙分泌漸減,月經週期開始變得不規則,終至停經,婦女由具有生育能力進入到不能生育的過渡時期稱為更年期。部分婦女在停經前後出現一系列的症狀和體徵,如面紅潮熱、烘熱汗出、盜汗心悸、失眠多夢、頭暈耳鳴、煩躁易怒、頻尿失禁、膚乾燥癢如蟲行、眼睛乾澀、腰膝痠軟等症,症狀或輕或重,持續時間短則數月長則數年之久。大部分的婦女無明顯症狀,毋須特別治療,但少數婦女症狀明顯因而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
署立基隆醫院中醫科張淑媚醫師提到:中醫認為停經前後,腎氣漸衰,五臟六腑功能逐漸衰退,身體陰陽失於平衡,諸症因而產生。在臨床上以腎陰虛和腎陽虛這兩種較為常見。腎陰虛的症狀有潮熱面紅、烘熱汗出、手足心發熱、口乾便結等,以固腎為主,宜滋腎益陰;腎陽虛者症狀則多見腰膝痠軟、形寒肢冷等,宜溫腎扶陽;又或者是腎陰陽均虛的情況,時冷時熱、頭暈耳嗚、身體浮腫等,就要陰陽雙補。
除了中藥治療,還可搭配針灸、食療、推拿按摩及氣功等。署立基隆醫院張淑媚醫師說:三陰交、關元、內關、神門和太溪等穴位按摩或沿膀胱經和肝經循行進行推拿按摩,也能緩解更年期症狀;在日常保養方面,可多食用白木耳百合蓮子湯、甘麥大棗湯、酸棗仁、枸杞和玫槐花茶等具滋陰補腎、安神和疏肝理氣的食物,症狀多可緩解或消失。最重要的平時要保持心情愉悅、飲食有節、勞逸結合、適度運動和規律生活,便可安然過渡更年期。
室內外溫差大 當心「陰暑」找上身
室內外溫差大 當心「陰暑」找上身
-字+字優活健康網 – 2012年6月11日 下午3:50相關內容放大顯示室內外溫差大 當心「陰暑」找上身
(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天氣越來越熱,不僅到中醫院刮痧的人數也大量暴增,有的人出外短短幾分鐘就中暑,甚至在家沒開冷氣,就頭昏腦漲。所以,炎炎夏日,掌握預防中暑的方法和中暑後如何處理的知識顯得特別重要,因為一不小心,可是會影響生命安全。而鄰近台灣的日本,在2010年夏天共有1萬5千人中暑送醫,至少66人死亡,日本上一波死亡慘重的熱浪發生於2008年,光是7、8月共有47人死於高溫,可見中暑的可怕。
潘懷宗博士說,中暑可以區分為「陽暑」和「陰暑」兩種。如果在大太陽下曝曬過久、出現類似熱衰竭的症狀,就是「陽暑」,但是在都市裡,這類患者並不多;夏天大部份人得的幾乎都是「陰暑」,最常見於外勤上班族、業務員等經常要出入冷氣房的族群,由於室內外溫差過大,再加上身體對寒熱的協調性比較差、缺乏運動、無法順暢出汗,就會出現胸悶、神昏、氣短、疲倦及沈重感。
長庚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陳進明解釋,一般所稱的中暑,醫學上稱做「熱傷害」,不一定會狂流汗。以第一級的熱傷害就是常見的倦怠、精神不濟;第二級就可能因流失過多水分與鈉離子,而出現肌肉痙攣;第三級已經開始發燒、冒汗;最嚴重的一級,甚至可能連一滴汗都沒有,只是一直熱悶著發高燒。除了第三、四級已經到了必須送醫的程度,醫師提醒,前兩級的熱傷害,是可以藉由生活作息調整預防的。
天氣炎熱,很多人會選擇喝飲料來圖個涼快,但其實天然的水果也可以達到,夏季想補充水分,西瓜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因為西瓜約含94%的水分,具有利尿、解熱、消腫的功效,尤其是夏天常見的煩躁、胸悶、頭暈目眩等不適症,也可藉西瓜來減緩。而吃西瓜時抹少許鹽巴,不僅吃起來更甜,還能避免脹氣。
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曹雅姿也指出,有人喜歡用西瓜皮敷臉,主要為西瓜皮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敷了之後,除可使皮膚更細緻外,黑色素較不會沈澱,。把西瓜切去外面的綠皮,用裡面的白皮切薄片貼敷15分鐘,可使皮膚保持清新細膩、潔白,因為這些成分最容易被皮膚吸收,對臉部皮膚的滋潤、防曬、增白效果很好,因此西瓜真是夏季的好「涼」伴。
2012年6月8日 星期五
營養師吳威君 傳授健康飲食祕訣
營養師吳威君 傳授健康飲食祕訣
-字+字作者: 傳產組策畫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6月2日 上午5:30工商時報【傳產組策畫報導】
曾和簡志龍醫師合作專業減脂門診的吳威君營養師,是以指導企業名人和專業經理人如何在高壓力環境下仍可輕鬆減重,並在台大校園首創開辦「情境式行為模式減重班」,不須節食、不用藥物也不強調運動,以正確飲食觀念配合行為模式改變,提倡健康自主管理聞名。
她認為要享受三餐,又能吃得健康並不難,其祕訣是:
1.慢食。不必把每一餐搞成像吃法國菜一樣,而是放慢進食速度,即使是一碗魯肉飯也要細細品嘗。吃太快不是只有消化不良的問題,研究發現,大腦傳遞飽足訊息物質的分泌需要時間,導致飽足感的延遲,進食太快容易過食,也會使胰島素過度分泌,使得脂肪過度堆積和糖尿病的發生。
2.早餐很重要,別只喝杯咖啡就去開會!提早半小時吃早餐,避免腸胃空轉時間過久,易導致潰瘍。
3.足夠的蛋白質。現在流行蔬食主義,但若因此不敢吃肉或葷食,反而很容易免疫力下降,要減少油脂還是可選擇魚肉、豆類製品等來補充體力。
4.蔬菜多吃,水果適量。蔬果的好處大家都知道,但水果吃得太多,好就變成了壞,反倒蔬菜的攝取量遠遠不及,蔬菜中的維生素和礦物質並不亞於水果,還有很多對健康有益的植化素,熱量更是遠低於水果;而且別只吃自己習慣的那兩種蔬菜,多樣選擇,繽紛為上。
5.主食分量減少,最後才吃。養生觀念風行後,很多人改成吃糙米或五穀飯,也吃雜糧麵包,但食物還是越做越好吃,所以吃的量一樣不少,對於三高患者來說,控制總量還是需要的,放在進食順序的最後一道,不會因為飢餓感而吃過量,減少脂肪囤積很有效。
2012年6月7日 星期四
恐怖的添加物 小心危害腦神經又傷肝
恐怖的添加物 小心危害腦神經又傷肝
-字+字優活健康網 – 2012年6月7日 下午2:00(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據統計,全球食品業每年食品添加劑的商機高達200億美元,平均每人每年要吃進6至7公斤的食品添加劑。以一個上班族每天三餐外食,每天可能吃下70幾種添加物,甚至有些合法添加物長期食用,也可能有危害,食品添加物比想像中不安全。
毒物科專家林杰樑說,雖然許多是合法的食品添加劑,但長期食用仍會對健康造成影響,如殺菌劑(過氧化氫),常添加於濕麵條、豆干、魚丸、魚肉煉製品等,若食入3%過氧化氫殘留,可能發生急性腸胃炎的症狀,食用者會有心悸、嘔吐、腹脹、腹瀉等不適。且由於過氧化氫的沸點高達152度C,因此即使將食物煮熟煮沸,過氧化氫仍會殘留存在食物中。
而漂白劑(二氧化硫、亞硫酸鹽)使用於食品上如金針菇、洋菇、蓮藕、蓮子等,林杰樑說,食入亞硫酸鹽多數人可排出體外,但氣喘患者可能會對亞硫酸鹽產生過敏;若攝入過量,可能會引發呼吸困難、腹瀉及嘔吐等。二氧化硫是一種還原漂白劑,當它被氧化時,能將有色物質還原,而呈現強烈的漂白作用,甚至防止酒發霉的過程也常使用。營養師陳怡靜說,去除二氧化硫的簡易的方法,在烹煮食物前使用100℃的沸水加熱5分鐘,可以去除大約90%殘留毒素。
食品中常見的防腐劑,例如苯甲酸及甲醛,苯甲酸雖為合法食品添加物,但過量或長期食入可能影響肝功能。常見的防腐劑己二烯酸與苯甲酸都容易引起小朋友的過敏反應(如異味性皮膚炎、氣喘發作等,以皮膚過敏的形式最常見);對幼兒來說,接觸到苯甲酸更為不妥。在動物實驗上,兩者都會引起食慾不振。而「苯甲酸鹽」被添加在許多零食裡,這種防腐劑容易引起生長遲緩,家長們更需留意。孕婦為了肚子裡的寶寶也要慎選食物,含有防腐劑的食品也儘量少吃。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淋巴癌6症狀 燒腫癢汗咳瘦
淋巴癌6症狀 燒腫癢汗咳瘦
-字+字中央社 – 2012年6月6日 下午4:40(中央社記者龍瑞雲台北6日電)醫師表示,每年約新增2000多名淋巴癌病友,淋巴癌初期並無明顯症狀,常與感冒混淆,建議民眾掌握「燒、腫、癢、汗、咳、瘦」6大症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台大醫院內科部主治醫師黃聖懿表示,沉默癌症「淋巴癌」,在初期並無明顯特殊症狀,常易讓人與感冒混淆。
黃聖懿建議民眾掌握「燒、腫、癢、汗、咳、瘦」六大症狀,若出現疑似的症狀,應及早就醫諮詢。
他說,身體若出現不明原因淋巴結腫大,或是莫名發燒且規律的集中在傍晚及夜間發燒;6個月內體重驟減10%;連續2週咳嗽,但非感冒、過敏等的咳嗽;盜汗,睡覺時也會冒冷汗;全身發癢等情況,因為症狀與流行性感冒相似,因此容易被輕忽以致延誤就診。
「第四期非末期」,黃聖懿提到1名57歲杏珠,就診前3個月都是胸悶、常咳嗽、有時晚間還會咳到醒,初期以為是感冒,買了成藥服用但症狀不見好轉,持續惡化後突然更加劇痛、胸骨還向外突出,送醫時發現頸部淋巴結腫大,經確診為第四期淋巴癌,配合醫囑治療後無癌細胞。
黃聖懿說,淋巴癌可分為何杰金氏淋巴癌及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在台灣非何杰金氏淋巴癌發生率是何杰金氏的9倍;傳統所稱的淋巴癌,多指非何杰金氏淋巴癌,它又分為B細胞及T細胞兩大範圍,以及高度惡性、中度惡性及低度惡性三種惡性度。
他說,在治療上需確定淋巴癌類別才可進一步了解癌細胞可能的侵犯範圍,且選擇合適治療方式,長期追蹤、積極治療,國外研究發現非何杰金氏淋巴癌患者5年存活率近7成,而台灣患者是5成多,原因可能是疾病警覺性低、未能早期發現、沒有做完全程治療、迷信偏方等因素有關。
由於診斷及治療技術的進步,淋巴癌治療效果大為提升,是少數可完全根治的惡性腫瘤,癌症希望基金會執行長蘇連瓔提出,「打擊淋巴癌5步驟」;首先「記口訣」,注意淋巴癌6大症狀,早發現、早就醫;確診後「辨身分」,了解癌別,才能掌握正確治療方法。
接著是「遵醫囑」,信賴醫師、良好溝通下配合治療;「不中斷」,積極治療不放棄;最後「樂抗癌」,全程治療才可降低復發風險。為幫助癌友了解,癌症希望基金會也發行「認識淋巴癌」衛教書籤套卡,透過圖文鼓勵病友認識疾病。1010606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粗茶白水 防糖尿病
粗茶白水 防糖尿病
-字+字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6月4日 上午12:30美國一項大型研究指出,女性以白開水取代汽水、果汁等含糖飲料,或可幫助預防糖尿病。除了白開水,民眾也可以以沒有含糖的咖啡、茶取代含糖飲料。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相信,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也許可以預防新陳代謝失調。不過如果飲用加水稀釋的含糖飲料,糖尿病風險就不會出現差異。
研究團隊針對近八萬三千名女性做研究,紀錄她們喝飲料的習慣,追蹤時間長達十二年。首席作者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胡丙長(FrankHu)表示,醫界早知道含糖飲料會增加糖尿病風險,也多會建議民眾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但醫界並不知道如果改變喝飲料習慣,會對糖尿病風險造成什麼影響,這項研究就是為了要找出答案。
研究人員讓參與研究者填寫問卷,詢問她們有觀飲食、健康狀況瞪問題。在十二年當中,約有兩千七百人罹患糖尿病。
研究結果顯示,無論女性一天喝六杯白開水或一杯白開水,罹患糖尿病的機率都一樣。不過如果每天多喝一杯果汁、含糖飲料,罹患糖尿病的風險就會上升百分之十。女性以一杯白開水取代一杯汽水、果汁,得糖尿病機率會下降百分之七或百分之八。
胡教授指出,從研究來看,以白開水取代含糖飲料,糖尿病風險下降幅度雖然不大,但糖尿病病患人數眾多,且糖尿病流行率頗高,若以全部人口計算,影響層面就很大。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研究另發現,沒有含糖的咖啡、茶也是不錯的選擇,也可以取代含糖飲料。每天以一杯無含糖咖啡、茶取代含糖飲料,糖尿病風險約可減少百分之十二到百分之十七。
胡教授強調,研究重點在於,果汁所含糖份、熱量與汽水不相上下,因此不要以為用果汁取代汽水等含糖飲料就會比較健康。白開水沒有熱量,是很好的選擇,若感覺白開水淡而無味,可加點檸檬、萊姆汁,增添一點風味。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關機吧,爸媽,別用手機霸凌孩子
關機吧,爸媽,別用手機霸凌孩子
-字+字親子天下 – 2012年6月1日 下午6:58不管走到哪,你都能看到帶著孩子的「低頭族」爸媽,不是耳朵黏在手機上,就是用耳機麥克風在講電話,甚至是看股票、玩手機裡的小遊戲。這種「人在心不在的畫面」,也常在你家上演嗎?和孩子一起吃飯,你會接電話嗎?美國《時代》雜誌網站提醒:其實孩子把一切都看在眼裡,他們很小就知道什麼是「被冷落」的滋味。有的孩子在爸媽手機鈴響時就開始坐立難安、拉扯爸媽的衣服,甚至為了贏回爸媽的注意故意搗蛋。
也許你會擔心手機的輻射對孩子的大腦不好,但更應該擔心的是科技帶來的疏離與孩子的安全依附。大家各做各的,活在自己的科技世界裡,只會讓家庭分崩離析。(也許傳統又重又大的室內電話更智慧,正因為無法把電話帶著走,你會言簡意賅、有效率的結束談話。)
當你關機,陪伴孩子散步,一起觀察一路上的事物,或只是跟他們坐在一起發呆、聊天,都能刺激孩子的大腦;更重要的是,你的注意力會讓孩子安心,讓他知道你在乎他。電話不響會帶給你更多意外收穫。
很多爸媽是在教孩子認識生活中各種事物的名稱,或編故事給孩子聽時,才發現原來自己很有創意和想像力,也才有機會真正體驗赤子之心的可愛與可貴。
孩子可能走路很慢,吃飯很慢,做什麼事都快不起來。但一定會有那麼一天,他們突然長大了,離開了。等你想跟他說話了,他卻好忙,忙到你說的話他都沒在聽,就跟當年的你一樣。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