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糖炒薑片沖泡 及 薑汁蛋花湯做法
*黑糖炒薑片沖泡方法
薑片約12片沖熱開水200cc悶30分
用保溫杯泡更好泡越久越辣
可加泡牛奶、紅茶、龍眼乾、枸杞有不同風味
*超好吃的薑汁蛋花湯做法如下:
保溫杯放12片黑糖炒薑片加一生雞蛋
打散雞蛋沖200cc滾水悶20分鐘即可
如果不是用保溫杯可用馬克杯泡20分鐘後
再微波1分鐘即可.....
2012年5月31日 星期四
別小看沙啞 當心背後隱藏疾病
別小看沙啞 當心背後隱藏疾病
-字+字優活健康網 – 2012年5月25日 下午5:30(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聲音沙啞雖是生活中常見問題之一,不過卻經常被許多人忽略,高雄就曾有一名男子幾個月以來聲音越來越沙啞,喉嚨也覺得卡卡的,後就醫檢查竟發現已是下咽癌第三期,其實現代人夜生活精彩,經常和三五好友夜唱到天亮,或是平常講話很大聲,有些人甚至經常應酬、抽菸等,在種種因素下,常會造成聲音沙啞等情形,不過千萬別小看聲音沙啞,因為背後可能是隱藏了相當嚴重的疾病!
潘懷宗博士解釋,造成聲音沙啞的因素有很多,包括聲音使用過度,像是老師、業務、播音員、歌手等、唱KTV大聲嘶吼、抽煙喝酒、愛吃剌激性的食物(辣椒、咖啡、濃茶)、感冒喉嚨發炎、咳嗽都可能會造成聲音沙啞,此外聲音沙啞背後也有一些潛在疾病,像是慢性聲帶炎、聲帶長繭、聲帶息肉、聲帶肉芽腫、癌症(喉癌、聲門癌、下咽癌、氣管癌、食道癌、肺癌)。
至於平時許多人喉嚨不舒服時,常會選擇吃喉糖,雖然喉嚨痛戰時獲得舒緩,可是聲音卻可能越吃越沙啞,這是因為部分喉糖中含有「薄荷」成份,可能增加胃酸逆流傷害聲帶的機率,也會使濕潤的聲帶過於乾燥,讓原本已經受傷的聲帶,病情雪上加霜。
因此潘懷宗博士指出,含食橄欖、吃楊桃、喝檸檬汁等方式才是正確的保樣之道,像是橄欖在中醫上被認為有清熱解毒、利咽化痰、生津止渴的作用;楊桃則具有,生津止咳,治咽喉炎,若用鮮果榨汁,慢慢嚥服,亦能開音。另外富含豐富維他命C的檸檬汁或是羅漢果等,也具滋潤喉嚨、緩解發炎的功效,總而言之,潘懷宗博士表示,補充維生素A、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多吃對聲帶有利的水果、蔬菜,少吃過冷和過熱的食物,切忌吃刺激性太大的食物。
打嗝、眼皮跳 身體小警訊別輕忽
打嗝、眼皮跳 身體小警訊別輕忽
-字+字優活健康網 – 2012年5月25日 下午4:30(優活健康網記者談雍雍/綜合報導)相信每個人都有遇過一些身體上的小狀況,可能只有當下造成你的不適,但大多數人過了就不以無意;當心一不注意,小病就變成大病。每當一個人發現得大病時,不管是癌症、心臟病或其他的大毛病,都會以為疾病是突然來的,而不會想到也許是身心長期失調,亦或平時忽略的小毛病所引起的。
常聽人家說,眼皮跳代表著將有事會發生,如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但眼皮如果跳不停,當心是身體出了問題!林口長庚醫院腎臟科暨毒物科醫師林杰樑解釋,一般來說眼皮跳的原因,包括熬夜過勞、壓力大、用眼過度、睡眠不足等。眼皮跳在正常的情況下,過一段時間就會停止,但如果一直持續跳不停,就要注意;有可能是嚴重乾眼症,倒睫毛、結膜炎、顏面神經失調、局部肌張力不全、急性腎衰竭等原因。
而許多人會用冰塊敷眼皮,試圖讓神經麻痺,中醫師羅明宇表示,很多患者用冰塊敷於眼部周圍,可能會導致面神經麻痺,造成面癱,症狀表現為口角歪斜,此類患者不在少數。那麼該如何解決,當下眼皮直跳的問題?可先用大拇指按在太陽穴上,用食指指肚從內眼角開始,輕輕撫摩到外眼角,上下眼皮。
接下來這個小毛病的確很困擾,就是打嗝的問題,有時候一直打嗝,尤其是跟人在談話的時候,真的很尷尬。家中長輩常說,打嗝時喝水或以驚嚇動作嚇他,對此,羅明宇醫師說明,喝水是可舒緩,但需彎著腰喝;而驚嚇作為是因為一種強烈的情緒刺激,可通過大腦皮層傳至皮下中樞,抑止隔肌痙攣。但切記對兒童、高血壓、心臟病人應慎用。但如果打嗝問題持續不斷,林杰樑醫師表示,有可能是身體有腦部血管外傷、消化道潰瘍、糖尿病、肝腫瘤等問題所發出的警訊!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曬太陽、吃魚、堅果 可預防中風
曬太陽、吃魚、堅果 可預防中風
-字+字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外電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2年5月29日 上午12:06一項美國研究指出,享受陽光、吃點魚、堅果,攝取充足維生素D,較不容易中風。反之,體內維生素D濃度不足,中風風險則增加五分之一以上。
除了曬太陽可補充維生素D,像堅果、富含油脂的魚類也都含有維生素D。。研究結果顯示,體內維生素D濃度較少的人,出現中風的機率比維生素D充足者增加百分之二十二。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美國心臟協會所出版的「中風」醫學期刊。研究指出,維生素D濃度較低的人較容易出現的是缺血性中風,缺血性中風是指腦血管被血塊堵住。至於出血性中風等其他中風種類,發生率與維生素D濃度沒有關聯。
美國夏威夷大學研究團隊以七千五百名中年、老年日裔美籍男性為研究對象,研究追蹤時間達三十四年。研究人員小島剛太郎博士表示,隨著年齡增長,年長者越來越難以從曬太陽合成、吸收維生素D,因此年長者更需要透過食物、補充劑多補充維生素D。
研究人員指出,研究結果顯示,食用富含維生素D的食物或可預防中風。不過研究人員認為,未來需要進行更大型研究,才能進一步證實維生素功效。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超效解毒香菜
超效解毒香菜!!!
在眾香料之中,最佳的配菜非香菜莫屬!
香氣竄鼻的香菜,時常被撒放點綴在各種麵食、滷味和熱炒上頭。
只要攝取一點點,就能發揮最大的功效,可說是小兵立大功的絕佳典範。
7大強效排毒力
A.預防感冒
冬天盛產的香菜,正是寒冷天氣容易感冒的你,最好的夥伴喔!
因為香菜裡有大量的維他命C,不管是預防感冒及輕微的喉嚨痛、喉嚨發炎等都很有幫助。
B.殺菌清熱
香菜可以解蝦蟹毒,對於冬末初春時,兒童易發的痲疹也有殺菌、清熱排毒及除疹解燥等功效。
C.健胃發汗
因為香菜的葉子有強烈的香味,而莖和葉也有豐富的維他命C和胡蘿蔔素,都能促進食慾與消化。
D.促進循環系統
香菜含有大量的維他命及礦物質,在治療神經衰弱、腎臟結石或發炎、糖尿病、低血壓等疾患時,都是食療的好幫手。
E.加速排出重金屬毒
香菜獨特的香氣,經實驗發現,可以快速排出重金屬毒,如汞、砷、鉛、鎘等。
F.美白肌膚
日本研究發現,被認為是感光食物的香菜,不但不會讓你皮膚變黑,甚至還能排除體內砷毒,讓你更加美白淨膚、去除黑斑粉刺!
G.強精固本
你一定沒想到,物美價廉的香菜,除了排毒美白等神奇功效外,也是男性最便宜的強精補品喔!
你可以這樣吃香菜
香菜的簡易吃法很多,譬如:外食吃碗豬血糕或來個潤餅時,多加點香菜;在家烹飪時,儘量以香菜提味,如香菜手捲、香菜炒蛋、香根豬肉...等。甚至可將香菜切末拌飯、同蔥、薑、蒜做成美味去腥的沾醬或沙拉醬,都可以增加香菜的攝取量喔!
每日20g重金屬毒掰掰
每天攝取20-30g的香菜其實輕而易舉,除了料理時多使用香菜提味外,也可以透過每天喝1杯香菜茶補足攝取量,讓你身體天天都能清淨舒爽!
根據日本研究發現,香菜加在水裡煮沸後,飲用其湯汁,可以排除體內的重金屬毒素,如砷。砷隱藏在含有農藥的蔬食、汽機車及工廠廢氣當中,每天都會不知不覺吸入。
若任由重金屬長期殘留在體內,可能會造成肝腎解毒困難,甚至引發肝腎疾病、內分泌和呼吸系統病變等問題,實在不可小覷。
隨處可見的香菜,看似不起眼,卻有排除體內重金屬的妙用,可以試試看喔!
1.當季最好吃
冬季和春季是香菜的盛產期,香菜的品質一定最好。
2.注意顏色、外型和香氣!
建議選擇顏色青綠有光澤、香氣濃厚、葉片完整、葉莖肥大且新鮮的香菜較佳。
3.裝袋前先瀝乾水分
因為香菜怕水,建議妳可以在瀝乾後用紙張包好,再放進冰箱冷藏喔!
4.切碎可以保存更久
新鮮的香菜容易腐爛,可以將它洗淨、瀝水,切成細末,放進微波爐中脫乾水分,能保留60%的原香和延長保存期。
5.使用前先烘,讓香氣更盛!
先用炒鍋或烤箱稍微烘焙一下,香氣會更好喔!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女人要成功 美貌很重要
女人要成功 美貌很重要
-字+字作者: 鉅亨網陳怡君 綜合報導 | 鉅亨網 – 2012年5月17日 上午7:30外貌美或醜,依然是決定女性職場生涯成功與否的主宰因素之一。
美國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登上頭條,非關驚天動地的發言或行動,而是,她造訪孟加拉時,脂粉未施。
政治部落格 The Drudge Report 言明:「柯林頓詮釋『自然就是美』。」時尚趨勢網站指稱希拉蕊「只是想要輕鬆正常,用髮圈隨意紮起頭髮,跟好姊妹素顏出遊。」
英國《每日郵報》卻是毫不留情,形容沒有上妝的希拉蕊看起來「疲憊又沉悶」。
國際新聞集團英國子公司「新聞國際(News International)」前執行長 Rebekah Brooks 週五也招徠狠毒批評,並不因電話竊聽醜聞,而是她出庭作證時一頭濃密紅捲髮成了 Twitter 網友群起奚落的目標,甚至有人在 Facebook 上成立「Brooks 的頭髮又厚又重因為裡面藏了一堆秘密(Rebekah Brook's hair is so big because it's full of secrets)」專屬頁面。
《msnbc》報導,女人,再怎麼位高權重,再怎麼意氣風發,再怎麼居功厥偉,或者,再怎麼從雲端跌谷底,最終外界矚目的焦點都是:她們的臉。
「雙重標準從來沒有消失在我們的生活過。」2011 年製作記錄片《Miss Representation》的 Jennifer Siebel Newsom 直言。
「這是悲劇,」她說,「我們癡迷於女性的外貌。不幸的是,我們的文化灌輸『女性價值在於美貌而非領導能力』的雙重標準。」
外表帶給女性很大的壓力。根據飲食失調症的研究和治療機構 Renfrew Center Foundation 的研究報告指出,將近一半的女性只要沒化妝就「自我感覺不良好」。共有 1300 名成年女性參與此份調查,44%「素顏時容易產生負面情緒」, 可能是羞於見人、缺乏魅力,或者感覺缺了什麼東西。僅有 3% 的女性認為素顏讓她們自覺更有吸引力。
Renfrew 國家培訓中心主任 Adrienne Ressler 指出,「化妝變美在我們的社會再正常也不過,這也是一種女孩變女人的成年禮。」她同時也是身體形象專家。「不過,當化妝不再只是純粹變美的工具,而衍伸成為女性武裝自我形象與自尊以掩藏負面情緒的安全感來源,我們感到憂心。」
不少女人相信,營造亮麗外貌仍是邁向成功道路的必備要素。
這揭露了今日工作場域依然根深蒂固的陳舊核心,企業服務公司 CBIZ 法律顧問 Nancy Mellard 指出,「無論你正努力發展職涯,或者已經走到如希拉蕊.柯林頓般的高峰,外人評斷女性的標準依然建立在外表,而非成就。」
雖然工作場域的公然歧視比起 20 年前輕微不少,然而若隱若現的偏見才最難以對抗。
提倡女性應有更多公眾權力的組織 Women’s Media Center 與 She Should Run 贊助的研究發現,隱含女性性別歧視的輿論,包括針對外貌的批評,將會影響選民對女性候選人能力的信心。
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女人為難女人。「這是最糟糕的。」Mellard 說。Newsom 同意,「這充分說明我們的不安全感。我們就是女人困境的幫兇,而且也很買帳。女人應該視彼此為姊妹,互相支持,停止互相攻訐。」
不過,不只女人的外貌與職場息息相關,男人也難逃以美醜定價值的窠臼。
「經濟學家研究顯示,俊男美女的薪資高過相貌平庸的員工,」美國梅瑞迪斯商學院副教授 Anne York 指出,「因此,讓自己好看一點確實能夠得到相應報酬。」
「至於柯林頓事件,幾百萬男人天天裸著一張臉,柯林頓只不過休息一天沒上妝卻得受到特寫鏡頭轟炸對待,我認為這相當不可理喻,」她補充,「不過媒體大肆炒作她的外表,我不認為這全是壞事,如果這能就此開啟接受女性自然美的觀念。」
當然,男人也可能是外在形象不佳的犧牲者。
Facebook 執行長 Mark Zuckerberg 的著裝經常惹人訕笑,不過不若希拉蕊的臉或 Brooks 的頭髮引發人身攻擊,連帽運動外套和拖鞋一點也無損今日全球商場權力基礎關鍵字:富裕,白人,男性。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腦囊蟲病」的駭人真相 大腦遭啃食像腐敗蘋果
「腦囊蟲病」的駭人真相 大腦遭啃食像腐敗蘋果
-字+字ETtoday – 2012年5月18日 下午4:59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腦囊蟲病」(Neurocysticercosis)是一種寄生蟲疾病,通常因患者吃到未熟透的污染豬、牛肉而引起。根據《神經圖像》(Neuroimages)期刊最新一期照片,大腦遭到寄生後會形成許多囊狀物,看起來就像一顆被蟲蛀空的腐敗蘋果。
造成「腦囊蟲病」的罪魁禍首為豬肉絛蟲(Taenia solium),牠們是一種人畜共通的寄生蟲。絛蟲幼蟲隨著豬的飼料進入體內,並且鑽入肌肉組織的血管內,附於血管壁上;如果人類吃下這些豬肉,而且沒有完全煮熟,幼蟲就會如法炮製,順著人類的血液旅行,最後在大腦內定居、長大成蟲。
絛蟲起初症狀為頻繁嘔吐、食欲不振,這是幼蟲尚在消化系統中的徵兆。當牠們移動到腦部時,則會造成腦液阻塞,出現腦積水等病狀,這時患者會出現理解力降低、反應遲鈍的情況。待病況更加嚴重時,則可能引發腦中風、昏迷,甚至死亡。
絛蟲有時候也會因為其他原因,在大腦裡逐漸死去。但死絛蟲不代表沒有威脅,牠們死前留下來的鈣化囊腫,仍可能會引起宿主的免疫反應,出現腦腫脹、痙攣、癲癇。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寄生蟲專家奈許(Theodore Nash)表示,「腦囊蟲病」流行於開發較低的國家,而且一旦遭到感染,治療將非常困難。醫師可用吡喹酮(Praziquantel)殺死絛蟲,然而這種藥劑亦會使腦腫脹情形惡化。
奈許說,目前醫學界致力於研發豬用或人用的絛蟲疫苗,可是在研究成功以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避免食用生肉;此外,在進食前洗手也能避免自己的腦袋變得千瘡百孔。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女人調養,從飲食開始
女人調養,從飲食開始
-字+字作者: 文/梁雲芳 | 大家健康雜誌 – 2012年5月12日 上午10:25妳相信嗎?妳的美不須靠外在雕琢,也能自然流露!
只要吃對食物,身材優、精神佳、健康好、皮膚彈,
通通能做到,讓妳由內而外散發亮麗神采!
陽明大學皮膚學科多年前曾進行「青春痘與腸胃道之間的關係調查」,結果發現,三成五痘痘族的腸胃有問題,最主要的症狀是便祕,便祕情況愈嚴重,兩者之間關連性就愈顯著。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也曾觀察47000多名青少女的飲食,分析比較後發現,牛奶與皮膚問題間有明顯關聯。女生若要皮膚光滑無瑕,少喝牛奶比別碰薯條與巧克力來的有效,可能是牛奶天然的成長激素,會引發青少女長痘痘。
事實上,許多女性都有吃錯食物引起美麗困擾的經驗,例如:常吃麻辣鍋、炸雞或吃太多油炸物,第二天起床,發現痘痘自動冒出,遮都遮不住。臺大醫院營養部組長陳珮蓉營養師表示,食物是維持女人美麗的最大因素,吃的對,自然由內而外散發美麗光采,吃不對,加速老化,流失健康。
4大吃對食物的好處
好處1 變美的關鍵,從裡美到外
美麗不是擁有黃金比例的五官或身材,而是包含內在與外在的整體美,食物占了整體美的最大關鍵。臺北長庚醫院營養治療科營養師許美雅表示,醣類、蛋白質、脂質三大類營養是美麗的基本元素,譬如米、麵等澱粉類食物,會提供碳水化合物,是活力來源,能維持身體基礎代謝。外表的皮膚、頭髮、指甲是否有光澤,及內在的荷爾蒙是否順利運行,都需蛋白質輔助,可從豆、魚、肉、奶中獲取。脂質是細胞膜的主要成分,需經常補充,以保護細胞。蔬果中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含量豐富,參與身體許多生化作用,有抗疲勞、抗老化的功效。
好處2 胃口變小,維持纖纖身材
每天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就是吃對食物,這些食物有全穀根莖類、豆魚肉蛋類、低脂乳品類、油脂或堅果種子類、蔬菜類及水果類,每一類對身體都有不同作用,必須均衡攝取。當細胞得到完整營養,會促進新陳代謝,胃口會變小,熱量也不會囤積體內,自然保有纖纖身材。
好處3 皮膚細緻,預防老化
女性朋友很在乎皮膚是否光滑、細緻無斑點,更擔心皺紋、下垂寫在臉上,很勤用保養品,其實飲食是最大關鍵。多吃豆類、蔬菜、水果、藻類這類鹼性食物會促進肌膚美麗,許美雅營養師說,鹼性食物是指食物經身體代謝後,所產生的陽離子(如:鉀與鈣)會多於陰離子(如:磷酸及氯),當血液呈現微鹼性時,各個器官運作正常,皮膚自然散發光采。
好處4 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
陳珮蓉營養師指出,維持健康狀態,自然會散發美麗的氣色。人體是由不同細胞建構而成,要活得健康需倚賴強壯細胞。正確的食物能供給細胞養分,維持身體的活動機能、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讓我們健康久久,即使受到外在天氣或病毒的侵入,優質食物也能立即提供充足營養,讓細胞發揮擊退異物及自行修補功能,迅速回復健康。
【更多精彩完整內文請見《大家健康雜誌》101年5月號,更多健康訊息請見大家健康雜誌部落格http://jtfhealth.pixnet.net/blog】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顧好子宮 不長壞東西
顧好子宮 不長壞東西
-字+字作者: 文/衛允琳 | 常春月刊 – 2012年5月14日 下午1:22相關內容放大顯示顧好子宮 不長壞東西
別以為生完小孩之後,就不需管子宮的健康狀況了,許多子宮疾病困擾婦女數十年,甚至有些惡性病變奪走寶貴生命,婦女朋友應該定期上婦產科檢查,為子宮健康做好把關。
婦女疾病種類相當的多,每個疾病的發生原因、症狀表現及治療方法均不相同,往往令女性朋友感到眼花撩亂,更遑論去做好預防,這此介紹困擾女性常見的子宮疾病。台北馬偕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黃閔照表示,為了便於女性朋友記憶及理解,他將子宮疾病歸類為「子宮癌症」、「疼痛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及「出血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等3大類。
一、子宮癌症及癌前病變
常見的「子宮癌症及癌前病變」包括子宮頸原位癌、子宮頸癌、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
1 子宮頸原位癌、子宮頸癌:
子宮頸癌前病變主要原因為婦女感染人類乳突病毒,身體未能將它清除,造成細胞病變,如果病變細胞只在表皮細胞,為子宮頸病變,又可分為1~3級及原位癌,「子宮頸原位癌」也就是零期癌,病變屬於癌前病變,不算侵襲性癌症,一般僅須做子宮頸圓錐狀切除,如切除範圍完整,定期做追蹤即可,少部分則須做全子宮切除,衛生署與醫界已取得共識,子宮頸原位癌已不再被視為「癌症」。
「子宮頸癌」即上述異常病變細胞侵犯上皮層以外組織,早期不一定會有臨床症狀,通常須抹片或子宮頸切片才能發現,初期有可能不正常的出血,或性行為後出血,還有陰道有惡臭氣味,有些病患在性交時會感到不舒服,建議有過性行為之婦女,應定期做抹片檢查。
子宮頸癌之好發年齡在40~55歲,但現在有年輕化的趨勢。子宮頸癌的診斷可經由子宮頸抹片檢查,或是以人類乳突病毒HPV檢測去計算高危險病人,但不論是做子宮頸抹片或是病毒檢測,最後還是要經由內診切片才能確定,因為大約有10%時值生育年齡婦女的HPV檢測會呈陽性反應,檢驗呈陽性反應並不代表就是得了癌症,因此不需過度恐慌,但仍須尋求專業醫師的檢查。
子宮頸上皮細胞病變可以分為第1級 (CIN I )、第2級、第3級及原位癌,第1級子宮頸癌可持續追蹤或作進一步治療,第2級以上通常會施予子宮頸圓椎狀切除術,將有病變的組織切除,但如果是太年輕的婦女做了這個手術,子宮頸容易有閉鎖不全,未來懷孕發生早產及流產的風險有可能相對會較高,故懷孕時須與你的婦產科醫師說明之前疾病及子宮頸手術史,以方便醫師做子宮頸評估,以決定是否繼續進行後續治療。
子宮頸癌要如何預防呢?女性在有性行為之後,最好每年做子宮頸抹片檢查,並定期追蹤,或是接受子宮頸癌疫苗的注射,讓身體有抗體抵抗人類乳突病毒HPV的入侵,目前子宮頸癌疫苗相關研究指出,施打這個疫苗可以有效降低子宮頸癌罹癌風險,6個月內需打完3劑。
2 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增生」可能是因為子宮內膜長期且持續受到雌激素的刺激,依據組織型態可分為單純型、複雜型增生,其又可分為是否合併細胞變性。子宮內膜增生中,尤其複雜型增生又合併細胞變性時,一般須積極治療,如無生育考量時,應做全子宮切除,以排除癌變之可能。
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的症狀包括出血、月經量大、陰道分泌物過多及下腹疼痛等,尤其是更年期停經後的出血及沒有使用任何荷爾蒙藥物情況下的出血,更應立即查明原因,相關統計指出,停經後異常出血的婦女,少部分有可能罹患子宮內膜癌。
子宮內膜的問題,醫師可經由內診、超音波檢查看子宮內膜厚度,子宮鏡切片檢查,或子宮內膜刮除手術來做診斷,以判定出血原因及排除子宮內膜增生或內膜癌,如果不幸是子宮內膜癌,須先進一步開刀判定癌症的期別,再決定後續要如何治療。
子宮內膜增生及子宮內膜癌不外乎服用藥物及手術治療,但在決定治療方法之前,患者的年齡及是否生育,將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若患者已經有一些年紀,且不再生育,可考慮手術摘除子宮。如果患者很年輕、未生過孩子,及癌期別相當初期,目前可給予高劑量的黃體素,但要定期回診追蹤,大約3個月就要做一次內膜切片檢查。如果檢查發現病變沒有改善,就要考慮手術治療,必要時須施予分期手術,包括子宮、卵巢及輸卵管都要一併摘除。若癌細胞出現轉移,還要合併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
二、疼痛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
常見「疼痛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則包括有器質性疾病的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異位症及子宮肌腺症,與骨盆腔感染發炎或因子宮鬆弛下垂造成的下腹疼痛。
1 子宮肌瘤:
不少女性為經痛所困擾,有些經痛可以找到原因,但有些經痛屬原發性經痛,怎麼都找不到原因。子宮疾病中又以子宮肌瘤最為常見,根據統計,生育年齡的女性,有20%~40%會有子宮肌瘤,比例雖然高,但惡性風險並不高。子宮肌瘤的症狀表現跟肌瘤長的位置及大小有關,除了疼痛及經血量多之外,任何位置的肌瘤過大時,都會造成該處的壓迫症狀,例如壓迫膀胱會發生頻尿,壓迫後方直腸會想要排便或是便祕,有的甚至會引起水腫,但也有的病患因肌瘤長的位置加上肌瘤較小,一點不適症狀也沒有。
子宮肌瘤的治療多會用避孕藥及止痛藥,多根據其臨床的症狀如出血及痛經給予止血藥等,現在還有較新的「柳培林」針劑,其能讓身體進入沒有月經的狀態,以利肌瘤變小並改善貧血,方便日後肌瘤摘除手術的進行。子宮肌瘤雖然多是良性的,但如果來經時痛得要命,肌瘤長大得很快、又很多顆,尤其是更年期以後仍在變大的肌瘤,就要特別注意,必要時需以手術摘除肌瘤,甚至是切除子宮,但前提必須是病患已決定不再生育。
2 子宮內膜異位症:
子宮內膜異位症即是子宮內膜組織長在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如果長在卵巢內,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若長在子宮肌層則稱為「子宮肌腺症」,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會受到卵巢性激素的影響,出現與月經週期相似的變化,同時也刺激週圍的組織充血、發炎,進而產生粘連造成痛經。
較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症,除了經痛之外,還會有下腹痛及性交疼痛,如果是未完成生育或因子宮內膜異位而不孕的婦女,應該給予保守的藥物治療。如因嚴重痛經或巧克力囊腫過大,擔心有癌變之可能時,可以考慮手術切除腫瘤,也就是只切除病灶,或對骨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進行電燒,同時給予適當的荷爾蒙藥物。
3 骨盆腔發炎:
骨盆腔發炎主要為細菌等經由子宮頸進入子宮及輸卵管,引起感染發炎,病患會有下腹疼痛、發燒、性交疼痛及頻尿等症狀,此外,病患的白血球同時也會上升,治療上以抗生素為主,如果已引起嚴重的腹膜炎,就必須要住院打抗生素治療。預防骨盆腔發炎,最好是安全的性行為及維持單一的性伴侶,在月經期外,盡量不要使用衛生護墊或衛生棉條,內衣褲要洗乾淨、曬乾,避免和其他衣物雜洗,發現有症狀時最好要立即做檢查,另外,不必要的陰道沖洗,也是造成感染的最大原因。
4 子宮下垂:
多產的婦女容易發生陰道壁的鬆弛及子宮的脫垂,尤其到了停經期後,由於缺少荷爾蒙,加上身體老化,鬆垂的程度及症狀會更加嚴重,病患會長期的腹痛及腰痠背痛。子宮脫垂可分成4度,下垂至第3度時,有些病患甚至在陰道口就可以摸到子宮,是否需要手術治療,完全要看症狀的輕重而定,一般可以做子宮懸吊骨盆重建手術減輕不適,但如果嚴重下垂,就需要考慮經陰道做子宮切除。
三、出血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
「出血症狀表現的子宮疾病」包括了子宮功能性不良出血、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頸息肉。
1 子宮功能不良出血:
大部分的子宮功能不良出血是指沒有任何器官的病變,單因內分泌失調所造成的子宮不正常出血,有的出血量會較大,或是2~3天的點狀出血,常合併肚子脹痛,其大部分對荷爾蒙的治療效果都很好,少數病患會一再出血,對藥物治療效果不彰,才考慮做進一步的手術處置。
2 子宮內膜息肉及子宮頸息肉:
息肉是一個小小突起物,這個突起物的表面有豐富的微血管,由於內膜每個月崩潰,所以長息肉的機會較高,子宮內膜息肉常會引起不正常的月經出血、經血量大或是月經期過長,其診斷主要靠超音波或是子宮鏡。若息肉長在子宮頸,就是子宮頸息肉,因為磨擦的關係,常在性行為之後發生出血,子宮頸息肉通常可在醫師內診時發現。
雖然子宮內膜息肉或子宮頸息肉都是小的良性腫瘤,但是出現症狀時還是切除比較好,尤其有些子宮內膜息肉會干擾著床,進而造成不孕,治療子宮內膜息肉可以採用子宮刮搔術,也可以利用子宮鏡手術直接切除息肉,但子宮內膜息肉或是子宮頸息肉容易復發,手術之後最好要定期追蹤。
3 子宮肌瘤或子宮肌腺症:
亦可能造成月經過多及不正常出血,甚至引起貧血症狀,一般正常月經量常在80c.c.以下,如果月經量過大或常有血塊時,還是要尋求醫師的幫忙。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 350期】
2012年5月8日 星期二
更年期 45歲以上女性應注意身體保健
更年期 45歲以上女性應注意身體保健
-字+字NOWnews – 2012年5月7日 下午3:11記者黃芳祿/台南報導
佳里奇美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林錫欽提醒45歲以上女性朋友,應定期就醫檢查,可緩解症狀與照護。
林錫欽7日接受佳里區安西社區理事長吳怡俐的邀請,特別前往社區演講,講題為「婦女更年期」,獲得現場兩百多位民眾熱烈歡迎。
林錫欽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指出,三十歲以上已停經婦女在停經前後幾年,有三成(32.5%)曾有過身體或情緒上的不舒服,其中以熱潮紅現象最多,佔18.7%,其他症狀如失眠(16.3%)、頭痛頭暈(15%)、疲倦(15.5%)、心悸(14.9%)、憂鬱或失落感(10.5%)及盜汗(13.6%)等,另外尚有尿道感染、性交疼痛、陰道發炎及尿失禁等症狀出現,對婦女健康及生活品質造成影響。
內政部統計,女性平均壽命為79歲,也就是說女性有三分之一的歲月會在更年期後渡過(平均49.8歲),因此更年期婦女的保健更顯得重要。
台灣更年期醫學會參考資料─最新訂定治療指引,凡更年期不適嚴重或確定患骨質疏鬆症者,就有必要補充女性荷爾蒙。荷爾蒙療法用於改善女性更年期不適的成效已獲肯定。因此,有更年期症狀的女性,建議應與醫師討論,採低劑量、短期的用藥,以改善更年期不適,也可降低藥物的副作用
林錫欽醫師強調,女性更年期平均年齡為45~55歲,停經的過渡時期,為停經前2~8年。定義:月經不規則6個月以上1年以下的月經不來。當停經雌激素減少時,身體就開始出現變化,如皮膚、生殖泌尿道、腦部、骨骼韌帶系統等。而女性在停經後,因卵巢功能退化及雌激素減少,骨質流失的速度也會加快。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林錫欽醫師說:可增加鈣質攝取量,女性青少年:700毫克,男性青少年:800毫克,懷孕後期或哺乳婦女:1,000毫克,一般成年人:600毫克,停經後婦女:1,000毫克。鈣質的來源有牛乳及乳製品,含鈣量高的食物有小魚、魚乾、蝦、蛤、牡蠣、豆類、豆製品、深色蔬菜、熬骨頭湯加醋、鈣片等,另外是適當的運動。
更年期婦女較容易出現沮喪、焦慮、煩躁及失眠等的情形。女性荷爾蒙的變化,促使此階段的婦女除了出現一些生理症狀,如盜汗、熱潮紅及心悸等之外,亦較易出現煩躁、失眠、疲倦、沮喪等情緒,加上荷爾蒙變化使得皮膚老化、皺紋增加、新陳代謝變慢而易肥胖,更是讓許多婦女自覺不再具吸引力,也對自己缺乏信心。
林錫欽醫師呼籲更年期的女性朋友,應定期就醫檢查,每年做子宮頸抹片、乳房檢查及血液檢查,並依照醫師的處方用藥。這樣不僅為婦女緩解更年期症狀,更為更年期婦女提供整體醫療照護。
薑黃素有助腸癌化療
薑黃素有助腸癌化療
-字+字中廣新聞網 – 2012年5月8日 下午1:24英國研究人員說,薑黃素對於腸癌化療的病人有相當程度的幫助。
英國雷斯特大學研究人員說,他們以前就注意到,印度裔的英國人得腸癌比例相當低,後來發現,或許跟印度人經常食用咖哩等食物有關。研究人員研究了咖哩的成份之後證實,薑黃素對防治腸癌有相當幫助。
最近他們更發現,薑黃素可以解除腸癌細胞的武裝,讓化療藥物進入、殺死癌細胞,目前大概有一半的病人對於治療腸癌的化學藥物沒有反應,化療跟薑黃素同時使用的話,不但可以增加化學藥物的穿透性,更可以減少療程、減輕病人的痛苦。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保養泌尿道 吃蔓越莓桑椹
保養泌尿道 吃蔓越莓桑椹
-字+字中央社 – 2012年5月7日 下午8:26(中央社記者陳清芳台北7日電)泌尿道感染是婦女常見的小毛病,要是發生在懷孕時,孕媽咪都擔心吃藥有害胎兒,婦產科和營養師醫師建議,準媽媽不妨食用桑椹、蔓越莓、紫洋蔥,保養泌尿道。
台灣婦女健康學會副理事長鄭丞傑今天指出,大約1成5的孕婦曾有泌尿道感染的困擾,因為孕婦容易頻尿、小便不易排空,且因黃體素分泌增加,造成膀胱收縮力變差、尿道蠕動減緩;荷爾蒙的改變,也使得陰道酸鹼度改變,好菌變少,壞菌變多,種種因素,使得孕婦容易泌尿道感染。
健康好診所資深營養師林佳靜指出,許多研究顯示,含有初花青素的食物,可以防止大腸桿菌等壞菌沾黏到泌尿道,可減少泌尿道感染的機率,減輕感染的不適感。
林佳靜表示,蔓越莓、桑椹的初花青素含量豐富,是天然的泌尿道保養水果,由於口感酸澀,市售果汁產品加了糖,每天喝一杯為宜。洋蔥中的紫洋蔥也有初花青素,可刨絲後泡冰水以降低嗆味,做成涼拌菜;至於白色洋蔥則沒有初花青素。
鄭丞傑提醒孕婦要多喝水,不要憋尿,如果有腰部疼痛、發燒、血尿、解尿灼熱疼痛感等疑似泌尿道感染症狀,還是要就醫。1010507
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
防老年痴呆
防老年痴呆
(資料來源/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劉秀枝、台大生化研究所潘子明教授
及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8%BF%E5%85%B9%E6%B5%B7%E9%BB%98%E7%97%85 )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簡稱AD, 又稱老人痴呆症。
近年來,全球邁向高齡化的社會導致阿茲海默症的盛行率不斷攀升;據估計,在美國有450萬人(1.5%人口比率)罹患阿茲海默症,預估至2050年,將有1320萬人罹患阿茲海默症。日本約170萬,英國約77萬,全球約1800萬 (2004年)。目前,台灣失智人口約10萬人(0.5%人口比率),推估2026年將達197,940 人,2051年則將達381,518 人。對家庭和社會將造成嚴重的衝擊。因此,引起全世界各方的關注並投入相當大的心力從事研究。
隨著病情的加重,病人的語言能力、空間辨別能力、認知能力會逐步衰退。通常在老年期 60歲以上發病。癥狀表現為逐漸嚴重的認知障礙(記憶障礙、見當識障害、學習障礙、注意障礙、空間認知機能、問題解決能力的障礙),逐漸不能適應社會。
主要是神經細胞的損失(或退化),以及腦中出現類澱粉斑以及神經纖維叢。已知遺傳因素很重要。並且發現有三種不同體染色體顯性基因與少數家族性、早發性AD有關。顯示出腦組織萎縮、大腦皮質出現老年斑等現象。在病理學上上顯示出腦組織萎縮、大腦皮質出現老年斑等現象。研究發現老年斑是β澱粉樣蛋白的沉積所造成。
調査顯示,80歳以後15%的人有罹患痴獃性疾患的危險。大規模調査顯示多攝取蔬菜、魚蝦類食物將減少患阿茲海默病的幾率,肉類的過多攝取則會使得機率提高。
藍藻生物皆含有神經毒素BMAA,已證實會對動物產生強烈的毒性,加速動物腦神經退化、四肢肌肉萎縮等等。藍藻門的生物包括髮菜、螺旋藻等等。香港中文大學呼籲大眾停止食用髮菜,減輕患上老人癡呆症的風險。
曾有學說認為攝取過量鋁離子是阿茲海默病原因之一,但是這一說法目前已不被採信。
症狀因人而異,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有的拖延數年卻變化不明顯,有的幾個月便到達晚期,難以預料。
早期症狀 : 於最初發病2-3年,健忘(尤其新近發生的事)、缺乏創造力、進取心,且喪失對原有事物的興趣與工作衝勁。
中期症狀 : 於最初發病的3-4年後,對於人、事、地、物漸無定向感,注意力轉移,且一般性理解能力減低。此外,會重覆相同的語言、行為及思想,而情緒不穩,缺乏原有之道德與倫理的標準,常有迫害妄想的人格異常等現象,但無病識感。
晚期症狀 : 語無倫次、不可理喻、喪失所有智力功能、智能明顯退化。而且逐漸不言不語、表情冷漠、肌肉僵硬、憔悴不堪,以及出現大小便失禁、容易感染等。
目前無藥可醫,但可預防。國外最新研究發現,好的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可增強記憶力,預防失智症的發生;其他研究也發現,服用降血脂藥也可預防老年痴呆。
「我只要活得夠老,就有機會罹患失智症。」國內失智症研究權威、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表示。根據研究發現,只要活得夠老,終其一生,得到中風或老年失智症的機會,女性是每三位就有一位,男性每四位會有一位,機會相當大。
父母也是失智症患者的劉秀枝說,還好她爸媽愛動腦,很晚才發病;八十三歲時,父親才被診斷出罹患失智症,母親則是九十歲時才診斷出。她強調,高齡化社會的來臨,以後罹患失智人口將愈來愈多,建議民眾,趁年輕多動腦,延緩失智症的發生。
三十多歲開始病變
引起失智症的原因,目前可確定的是與腦部類澱粉斑沈積有關;至於為何有些人會沈積會造成失智,有些人不會,目前仍找不到原因。每個人大腦海馬迴處都有類澱粉斑沈積,只是有些人隨著年齡的增長,類澱粉斑如同藤蔓一樣,一直在腦部蔓延,最後造成腦部萎縮,影響記憶、行為。
根據研究,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腦部病理變化可能在三、四十歲時就開始,數量慢慢增加,且由海馬迴逐漸擴散到顳葉和整個大腦皮層;當這些病變多到某一程度時,患者就出現了失智的症狀。目前醫學方法還不能阻止這些病變在腦內沈積,但透過多動腦等保護因子,可以使腦部已有病變的人不出現症狀,達到預防的目的。
國外最新研究發現,體內的膽固醇與老人失智有絕對關係。該研究是由英國倫敦大學針對三千七百名英國民眾測試,結果發現,好膽固醇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能保護記憶力,進而降低老人失智如阿茲海默症的患病風險。研究人員在受測者五十五歲時檢查血液中的好膽固醇濃度,並做記憶力測試,方法為受測者聽研究人員連續念二十個英文字彙後,在二分鐘內寫出記得的字彙。
五年後,再對同一批受測者進行同樣的測試。結果顯示,好膽固醇較低者於五十五歲時,其記憶力衰退風險相對於好膽固醇較高者,高出百分之二十七;六十歲時則高出百分之五十三。該研究並未追蹤受測者後來是否罹患失智症,但記憶力衰退常是阿茲海默等失智症的前兆。
阿茲海默與膽固醇
至於為何好膽固醇可降低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好膽固醇可防澱粉樣蛋白斑塊在腦內形成,而澱粉樣蛋白堆積腦部,為阿茲海默症的特徵。
對此研究發現,劉秀枝說,過去,國外也有幾篇探討降血脂藥物跟失智症之間的關連。在這幾篇回溯性的研究中都有發現,血中膽固醇過高易罹患阿茲海默症。她表示,荷蘭的醫生於一九九七年發表一篇有關飲食與膽固醇的論文,他們對五千三百八十六位五十五歲以上無失智症的居民做詳細的飲食問卷,結果發現,五十八位失智症的飲食中,所攝取的膽固醇比其他五千三百二十八位多。
研究者將會影響失智症的因子,如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等以統計方式加以控制後,攝取高量膽固醇(每天大於二五五公克)者得到失智症之機率,為攝取低膽固醇者(每天少於二○九公克)的一.七倍;而得到阿茲海默氏症之機率為一.三倍。
二○○一年有篇來自芬蘭的論文證實了此觀點;在二○○二年有兩篇流行病學的文章也同樣發現,使用降血脂藥物statins者,阿茲海默氏症的罹患率較低。
雖然目前國外已有多篇論文指出,血液中膽固醇濃度過高,跟阿茲海默症發生機率有極大關係;但這些研究並不是流行病學觀察,只是回溯性研究,正確性仍待評估。林口長庚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徐文俊強調,膽固醇與阿茲海默症的關係,目前雖仍存有許多疑問,民眾不必一窩蜂服用降血脂藥,否則不僅花錢還可能引發其他副作用;要降膽固醇可從運動、飲食著手。
耕莘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王志弘也認為,有關膽固醇跟失智間的關係,仍需更進一步研究。就像之前有研究指出,吃過量豆腐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研究報告一樣,研究者只是針對瓜哇地區居民做回溯性研究,在設計上仍有些盲點,民眾只要聽聽就好,不用太過恐慌。
透過飲食習慣預防
長庚醫院徐文俊強調,很多人把失智跟阿茲海默症畫上等號,事實上,這兩者是有差別的。阿茲海默症是一種腦部退化,占百分之六十,一旦被確診,患者腦部海馬迴區,會隨著病情的嚴重度萎縮;另一種則是血管型的失智症,占失智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此類患者絕大數係因中風或是外傷造成的失憶。
無論是阿茲海默症或是血管型失智症,目前藥物只能延緩病情惡化,無法根治。專家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預防」發病。著有《失去靈魂》一書的哈佛醫學院神經學系教授及麻州綜合醫院遺傳與老化部主任魯道夫.譚茲強調,阿茲海默症和心臟病一樣,也可以透過飲食預防。
根據一項美國最新醫學研究報告,大量飲酒與吸菸,加上經常食用垃圾食物的民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大增。負責這項研究的佛羅里達州維也阿茲海默症中心杜拉醫師研究團隊,針對九百三十八位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阿茲海默症病患,調查他們過去飲酒與吸菸習慣,發現每天飲用超過二杯酒的民眾,較少量飲酒的民眾,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時間提前近五年。
而每天抽二十根香菸的癮君子,比少吸菸或不吸菸者,提前二.三年罹患阿茲海默症;而嗜吃垃圾食物者,中年時有較高膽固醇,罹患阿茲海默症風險也較高。
報告說,有ApoE基因特別變型體mutant的病患,較那些沒有這個變型體基因者,提前三年罹患阿茲海默症。
該研究調查的病患中,有十七人不僅年輕時大量吸菸和飲酒,同時體內有ApoE基因特別變型體,他們平均在六十八.五歲時開始出現阿茲海默症狀;其他沒有這些危險因子的病患,平均到七十七歲才開始發病。研究人員表示,該研究結果可提醒民眾,只要減少抽菸、喝酒,就可降低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該研究還發現,每天習慣大魚大肉的人,比飲食清淡的人也易罹患阿茲海默症。
多動腦學習新事物
醫師建議民眾,不想老來腦袋不靈光,平常最好少吃油膩食物,不僅可護腦,還可降低中風、心血管疾病。
飲食清淡外,民眾平時也可多動腦,學習新事物,也可預防老年失智。
劉秀枝強調,已有許多流行病學、神經影像的腦血流、以及動物實驗的研究,都支持這個論點。
其中流行病學的數據顯示多閱讀書報雜誌、下棋、玩牌等活動,可降低罹患老年失智症的機率。
以此推論,打麻將、填數獨等其他益智遊戲也應有效。
但這些動腦的活動,不能等到得了老年失智症或記憶已經出現問題時才做。
那麼應該什麼時候動動腦呢?答案當然是愈早愈好。根據神經病理專家的研究,老年失智症患者的大腦病變(類澱粉斑和神經纖維纏結)在發病的三、四十年前,就已經開始沈積了。換句話說,如果在七十歲時被診斷為老年失智症,此人的大腦在三、四十歲時就已經出現病變了。因此,大腦的鍛鍊愈早開始愈好。
醫學辭典:什麼是失智症
失智症(癡呆症)是因為腦細胞退化,造成記憶力及其他神經功能減退,程度嚴重到足以影響日常生活。
造成失智症最多的原因為阿茲海默症(毒性物質類澱粉斑沉積於腦部,約50﹣60%),
其次為血管性失智症(腦中風引起,約20%),
混合性失智症(阿茲海默症合併腦中風,約10%)及其他疾病引起(如巴金森氏症、水腦症、梅毒、愛滋病、憂鬱症引起,約10%)。
================================================================
預防阿茲海默症》吃什麼? 可增加腦力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前台北榮總一般神內科主任 劉秀枝
2008-05-22 聯合新聞網 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126039
吃什麼食物可預防阿茲海默症?雖然沒有確切的答案,但近幾年有幾個大型的社區調查研究,可供民眾做為參考。
1. 地中海式飲食
多吃地中海飲食不僅可護心,國外研究發現,也可預防失智症的發生。該研究主要是針對2,258位(平均年齡77歲)美國紐約居民追蹤1.5年,嚴謹地採用地中海式飲食者,罹患阿茲海默症的機率少了40%。地中海式飲食即是多蔬菜、水果、穀類、橄欖油,適量的魚和葡萄酒,以及少量的紅肉和家禽肉。
2. 蔬菜
一篇2006年發表於美國神經學雜誌的研究發現,美國芝加哥的3,718位居民(平均74歲)在基礎點、第3年和第6年各接受一次認知功能檢查。每天吃蔬菜最多(每天平均吃2.8份蔬菜)的那1/4的人,比吃最少的那1/4人(每天平均吃0.9份蔬菜),每年知能減退的速度減緩40%,而且以綠葉蔬菜的效果最好,可能與其含有較多的維生素E有關。但水果則沒有差別。(發表於美國神經學雜誌Neurology 2006;83:355-61)。
3.咖哩
新加坡的1,010位居民(平均69歲)接受簡短智能測驗,並與其食用咖哩的頻率做相關性分析。偶爾(每半年左右吃一次)或常常(每個月至少吃一次)吃咖哩者智能的平均分數都是24.8,而幾乎不吃咖哩的人的平均分數是23.8,雖然只相差一分,但具統計上的意義。咖哩的薑黃有抗氧化與抗發炎的作用,而且在動物實驗能降低其腦內阿茲海默症類澱粉病變的含量。(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雜誌 Am J Epidemiol 2006:164:898-906)
4.咖啡
法國的7,017位居民(男2,820人,女4,197人,平均73歲)在基礎點、第2年和第4年各追蹤一次認知功能。4年後,每天喝3杯(每杯含100毫克的咖啡因)咖啡以上的女性,比喝一杯或少於一杯的女性,明顯的在語言記憶上和視覺空間記憶的退步都較慢。而且這種知能的保護作用在80歲以上女性更明顯(少了70%)。然而咖啡對男性的知能減退沒有作用,對男女失智症的發生率也沒有影響。(發表於美國神經學雜誌Neurology 2007:69:536-45)
5.綠茶
日本的1,003位居民(平均75歲)接受簡短智能測驗,並調查他們飲用茶與咖啡的情況。發現每天喝綠茶至少2杯(一杯100cc)者的認知功能明顯的較每週喝3杯以下者為佳,而喝紅茶、烏龍茶或咖啡則沒有影響。(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 Am J Clin Nutr 2006;83:355-61)
以上流行病學上的機率只是做參考,並不一定要照著做。但是如果平常飲食清淡,愛吃蔬菜、咖哩,又喜喝咖啡、綠茶的人,可就慶幸在享受自己喜愛的食物的同時又能增加腦力
2012年5月2日 星期三
15歲得知只能活半年… 快樂延壽 他抗癌20年開咖啡店
15歲得知只能活半年… 快樂延壽 他抗癌20年開咖啡店
-字+字作者: 殷偵維╱新北市報導 | 中時電子報 – 2012年5月2日 上午5:30相關內容放大顯示 黃旭宏(殷偵維攝)
中國時報【殷偵維╱新北市報導】
在永和巷弄開設咖啡店的黃旭宏,國三曾罹患癌症,醫生當時研判僅剩半年壽命,如今他已卅五歲,不僅完成學業、開店夢想,他也深切體認,吃得健康,才能成功抗癌,每天醒來都感謝上天讓他又多活了一天。
黃旭宏十五歲時在脖子上發現腫瘤,到醫院檢查發現罹患「霍杰金式淋巴瘤」,當時台灣僅兩人罹患此病,其中一人已經過世,黃旭宏是第二例,醫生認為他僅剩半年的壽命。
眾人認為黃的壽命將盡,學校老師也勸他返家休養,「在剩餘的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但他堅持上課並積極化療,居然撐過半年,隨後的三年開刀三、四次,胸口一道長長的疤痕,他笑說:「這是人體拉鍊。」
黃旭宏說,當醫生告知只有半年壽命,他一開始也哭並抱怨「為何是我?」沒想到,身旁親友哭得更慘。某次他彷彿靈魂出竅,飄在天花板看著躺在病床上的自己,表情相當痛苦,他醒來後決定要做個快樂的人,「到死也要盡量微笑」。
歷經開刀、化療的痛苦,黃旭宏接續完成國中、高中學業並報讀二專,但期間身體又有狀況,只好休學。
黃旭宏從小就有烹調天份,也擅長製作糕點,畢業後,靠著製作糕點的手藝傳授給百餘名學生,後來與朋友合夥開設咖啡店。由於店面位於巷弄,頭兩年的生意不太理想,但來過的顧客回流率高,靠著口耳相傳,已營業五年。黃旭宏製作的糕點口味清淡,曾有客戶抱怨,「你的草莓蛋糕根本吃不到草莓味」,黃則耐著性子解釋,「濃濃的草莓味是加了香料,真實的味道應該是淡淡的。」
抗癌廿年,黃旭宏認為健康的食材很重要,但快樂才是延長壽命的祕方,他熱愛糕點,「每次做糕點,我的心都是甜的」,他珍惜當下的日子,每天醒來都會告訴自己,「活著真好」。
訂閱:
文章 (Atom)